關于象棋的起源有多種說法:
一、起源于傳說時代的黃帝。北宋晃補之《廣象戲格·序》說:“象戲兵戲也,黃帝之戰(zhàn),驅猛獸以為陣,象,獸之雄也。故戲兵以象戲名之?!?/p>
二、起源于傳說時代的神農(nóng)氏。元代僧人念常在《佛祖歷代通載》中說:“神農(nóng)以日月星辰為象,唐相國牛僧孺用車、馬、士、卒加炮代之為機矣。”
三、起源于舜的時期。傳說舜的同父異母的弟弟叫象,象為人懶惰,好玩?!,F(xiàn)代學者常任俠《中印藝術因緣》一書中說:“象因桀驁不馴,舜把他禁居起來,又恐他寂寞,所以為他制作棋局,使他有所娛樂。因其名象故稱象棋。”
四、起源于周武王伐紂時。明代謝肇淛《五雜組》云:“象戲,相傳為周武伐紂時作,即不然,亦戰(zhàn)國兵家者之流,蓋彼時重車戰(zhàn)也?!?/p>
五、起源于春秋時期。象棋的“象”,是“象征”的意思,而與動物象無關。象棋可能是模仿春秋兵制而產(chǎn)生的。象棋各子的名稱正好與春秋時期的兵制,即將、帥、車、馬、士、兵、卒等相吻合。不過象棋也可能是因為棋子是由象牙制成而得名。
六、起源于戰(zhàn)國之時。《潛確居類書》載:“雍門周謂孟嘗君:‘足下燕居,則斗象棋,亦戰(zhàn)國之事也?!w戰(zhàn)國用兵,故時人用戰(zhàn)爭之象為棋勢也。”
七、起源于楚漢相爭時期。象棋的棋盤的中間寫著“楚河漢界”,因此許多人都認為這種說法比較可信。也傳說是韓信發(fā)明的。清梁同書《淵深海闊象棋譜序》:“又聞象棋始于韓信,朱子云博局紅也?!爆F(xiàn)代周家森《象棋源流考》:“韓信伐趙時,作象棋和葉子戲以如士卒,因年終士卒思鄉(xiāng),一得博具,則相聚共戲,錢財輸盡,樂而忘歸?!?/p>
相關說明
早期的象棋棋制由棋、箸、局等三種器具組成。兩方行棋每方六子,分別為:梟、盧、雉、犢、塞(二枚)。棋子用象牙雕刻而成。箸,相當于骰子,在棋之前先要投箸。局,是一種方形的棋盤。比賽時“投六箸,行六棋”,斗巧斗智,相互進攻逼迫,而制對方于死地。
春秋戰(zhàn)國時的兵制,以五人為伍,設伍長一人,共六人,當時作為軍事訓練的足球游戲,也是每方六人。由此可見早期的象棋,是象征當時戰(zhàn)斗的一種游戲。在這種棋制的基礎上,后來又出現(xiàn)一種叫塞的棋戲,只行棋不投箸,擺脫了早期象棋中僥幸取勝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