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文言文閱讀訓(xùn)練102篇答案(—)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只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食或盡粟—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335326131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組是:()
A.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
B.且欲常馬等不可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其真無馬邪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
D.只辱于奴隸人之手執(zhí)策而臨之
2.將下列文言文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策之不以其道譯句。
②食之不能盡其材譯句。
3.文中揭示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的句于是
作者對此表現(xiàn)出強烈的之情。
4.文中“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一句強調(diào)了作用。在今天如果你的才華不被人發(fā)現(xiàn),完全可以(填相關(guān)成語),把自己的才華積極主動地顯露出來;而在位者也應(yīng)(填相關(guān)成語)正確識別、選拔和任用人才。文言文閱讀題答案(一)1.考查虛詞能力,答案A。(“而”都表示轉(zhuǎn)折關(guān)系。)2.考查古文翻譯能力。要通觀全文;抓住關(guān)鍵詞、(如“策”“道”“食”“盡其材”)坐實詞義,疏通句意,譯句便水到渠成。答案:①鞭策它,不按正確的方法。②喂養(yǎng)它,又不讓它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才能。3.考查提取文段要點能力。“不知馬”是貫穿全文的核心,造成千里馬悲劇的根源,抓住就迎刃而解。答案: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也。4、命運起決定作用。毛遂自薦知人善任或舉賢授能
2.初一課外文言文閱讀題初一課外文言文閱讀(及答案)2010/04/1922:55初一課外文言文閱讀一、《請君入甕》①周興與丘神績通謀,太后命來俊臣鞫②之。
俊臣與興方推事③對食,謂興曰:“囚多不承,當(dāng)為何法?”興曰:“此甚易耳!取大甕,以炭四周炙④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甕,火圍如興法,因起謂興曰:“有內(nèi)狀推⑤兄,請兄入此甕!”興惶恐,叩頭伏罪?!矊?dǎo)讀〕:本文寫的是來俊臣“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及周興作法自斃的故事。
〔注釋〕:①甕(wèng):大壇子。②鞫(jū):審訊犯人。
③推事:研究事情。④炙(zhì):燒烤。
⑤內(nèi)狀:宮內(nèi)遞出的狀辭。推:追究,檢舉。
一、解釋加點的詞。1、俊臣與興方推事對食2、囚多不承3、當(dāng)為何法4、因起謂興曰二、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之”。
1、太后命來俊臣鞫之2、以炭四周炙之三、翻譯下列句子。1、興曰:“此甚易耳!取大甕,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2、因起謂興曰:“有內(nèi)狀推兄,請兄入此甕!”四、來俊臣請周興入甕,是采用了的方法。
二、《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孔融被收①,中外惶怖②。時融兒大者九歲,小者八歲。
二兒故琢釘戲③,了無遽容。融謂使者曰:“冀罪止于身④,二兒可得全不⑤?”兒徐進曰:“大人豈見覆巢之下復(fù)有完卵乎?”尋亦收至⑥。
〔導(dǎo)讀〕:八九歲的孩子能在家庭遭難時毫不驚恐,很是了不起。說明孩兒的明理聰明,也反映了封建社會中株連迫害的罪惡。
〔注釋〕:①孔融被收:建安十三年,融因觸怒曹操,坐棄市(被判死刑)。②中外惶怖:朝廷內(nèi)外非常驚恐。
中外指朝廷內(nèi)外。③二兒故琢釘戲:兩個兒子仍然在玩琢釘游戲。
琢釘古時一種兒童游戲。④罪止于身:罪責(zé)僅限于自己一身。
意思是不涉及家屬。⑤二兒可得全不:這兩個孩子可不可以保全他們生命?⑥亦收至:捕他們的人也到來了。
一、解釋加點的詞。1、孔融被收2、冀罪止于身3、二兒可得全不4、尋亦收至二、翻譯下列句子。
1、大人豈見覆巢之下復(fù)有完卵乎?2、二兒故琢釘戲,了無遽容。三、寫出出自本文的成語并說明它的比喻義《魯人曹沫》①曹沫者,魯人也,以勇力事魯莊公。
莊公好力②。曹沫為魯將與齊戰(zhàn),三敗北。
魯莊公懼乃獻遂邑③之地以和,猶復(fù)以為將。齊桓公許與魯會于柯④而盟。
桓公與莊公既盟于壇上,曹沫執(zhí)匕首劫齊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動,而問曰:“子將何欲?”曹沫曰:“齊強魯弱,而大國侵魯亦甚矣。今魯城壞即壓齊境,君其圖之!”桓公乃許盡歸魯之侵地。
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壇,北面就群臣之位,顏色不變,辭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約。管仲曰:“不可。
夫貪小利以自快⑤,棄信于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與之?!庇谑腔腹怂旄铘斍值兀苣龖?zhàn)所亡地,盡復(fù)予魯。
①這里所選的是《史記》中《刺客列傳》的第一部分。②好力:喜歡勇士。
力,有力之士。③遂邑:今山東寧陽縣。
④柯:齊邑,今山東陽谷縣阿城鎮(zhèn)。⑤快:快意。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語:(1)、乃獻遂邑之地以和(2)、桓公與莊公既盟于壇上(3)、曹沫三戰(zhàn)所亡地(4)、欲倍其約(5)、齊桓公許與魯會于柯而盟2、翻譯句子。(1)、子將何欲?(2)、今魯城壞即壓齊境,君其圖之。
3、讀了此文后,你對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刺客有了怎樣的認識?《馬價十倍》①有人賣駿馬者,比②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見伯樂曰:“臣有駿馬欲賣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言,愿子還③而視之,去而顧之,臣請獻一朝④之費。”
伯樂乃還而視之,去而顧之,一旦⑤而馬價十倍。注釋:①選自《戰(zhàn)國策·燕策》。
《戰(zhàn)國策》,西漢末年劉向校正編訂。共三十三篇記載了戰(zhàn)國時期各國政治、軍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動,著重記錄了謀臣的策略和言論。
劉向除編訂《戰(zhàn)國策》外,還編有《說苑》等書。②比:副詞,接連地。
③還:通“環(huán)”環(huán)繞。④朝:早晨。
⑤一旦:一天。閱讀訓(xùn)練:1、解釋句中加點的詞。
(1)、往見伯樂曰(2)、愿子還而視之(3)、去而顧之(4)、伯樂乃還而視之2、與“去而顧之”中的“去”的意義不同的一項是()A、去死肌B、游人去而禽鳥樂也C、.則有去國懷鄉(xiāng)D、黃鶴一去不復(fù)返3、從下面選出與“去而顧之”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后狼止而前狼又至B、學(xué)而時習(xí)之C、峨冠而多髯者D、出淤泥而不染4、本不懂得貨色,而“名家”說好就認為好,人云亦云,這樣不加分析地盲目地虛推、崇拜對嗎?請談?wù)勀愕目捶?。《歐陽公事跡》【原文】歐陽公四歲而孤,家貧無資。
太夫人以荻畫地,教以書字。多誦古人篇章。
及其稍長而家無書讀,就閭里士人家借而讀之,或因而抄錄。以至?xí)円雇鼘嬍?,惟讀書是務(wù)。
自幼所作詩賦文字,下筆已如成人?!鹃喿x訓(xùn)練】1.文中“教以書字”的“書”的含義,跟下面哪一句中的“書”相同?()A.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
B.惟予之公書與張氏之吝書若不相類。C.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zhàn)死。
D.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2.翻譯句子。
①歐陽修四歲而孤。譯文:②惟讀書是務(wù)。
譯文:3.就本文而言,歐陽。
3.初中文言文閱讀訓(xùn)練60篇初中文言文閱讀訓(xùn)練60篇參考答案(一)敏慧1、黃琬巧對1.①皇帝命令;②認為與眾不同2①黃瓊思考該如何回答太后的詢問但又不知怎樣說清;②就按照黃琬說的回答3.①4.如初升的彎月。
2.神童莊有恭1.①官府②正巧③下棋④對“對子”⑤夸張、吹牛2.①差役們因為他年幼而忽視了他;②立刻問他道;③莊有恭用事實回答;④有什么難的呢!3.曹植聰慧1.①只②都③帶領(lǐng)④眾⑤提、拿;2.①善于寫文章;②為什么要請人?③曹操認為他很與眾不同。3.值得一看,意為曹植寫的辭賦相當(dāng)有水平4.略。
4.鮑子難客1.①附和②也③一同④相似2.①老天爺對百姓有恩德??;②不像你所說的;③僅僅因為力量大小有別、智慧高下不同而互相制約。3.責(zé)難、駁斥。
5.曹紹夔捉“怪”1.①停②友好③一會兒④發(fā)出⑤豐盛的菜肴⑥希望⑦備辦⑧完畢2.①和尚一一地把事情告訴他;②可以替你倆除去這怪聲音;③和尚一一再追問他這是什么原因。6.楊億巧對1.①是②緊接著(對方)剛停的話音2.適逢楊大年正好來報告事情3.①對得工整;②通俗形象。
7.解縉敏對1.①回答②同“悅”③正當(dāng)④立刻⑤回答⑥已經(jīng)⑦思維敏捷2.皇上本想用假話來刁難解縉。3.生兒子。
(二)學(xué)習(xí)8.承宮樵薪苦學(xué)1.①年幼失去父親②精通③屋,此指書舍④用竹鞭打2.豬的主人對承宮沒回家感到奇怪,一路上尋找。9.桓榮勤學(xué)不倦1.①早年②窮困③譏笑④回答⑤等到2.①但是桓榮學(xué)習(xí)不停;②只是自討苦吃白費力氣,什么時候再用得上它呢?10.宋太宗學(xué)書1.①好②專心③臨?、苡腥刷萘⒖挞迾O2.①多次派太監(jiān)拿了寫的給王著看②又拿了寫的問王著(好不好)③(書法)本已經(jīng)很好了。
3.王羲之。11.催景俘拜師1.①已經(jīng)②學(xué)生③追隨2.①我慚愧地拒絕,但對方不同意②我的愿望有希望實現(xiàn)了。
3.①作為②成為③寫④做12.為人大須學(xué)問1.①早先②空閑③近④全國2.①親自參加戰(zhàn)爭②不是空話③回想年輕時做的事,感到很多做錯了。3.蒞事惟煩。
13.讀書五失1.①選擇②向往③軟弱④確立(自己的信念)⑤效果⑥優(yōu)點⑦往往2.①往事②換個開頭③基礎(chǔ)。14.顏回好學(xué)1.①極悲傷②回答③同“無”2.①學(xué)生更加親近(我)②(你的)學(xué)生中誰是最愛好學(xué)習(xí)的?(三)仁愛15.張孝基仁愛1.①不成材②將③同情的樣子④漸漸地⑤感到奇怪⑥很⑦慢慢地2.①他的兒子在路上乞食②就把他父親所委托的財產(chǎn)歸還給他。
3.靠近;靠近當(dāng)?shù)孬@得原材料。16.陳實與“梁上君子”1.①躲②暗中③句首助詞,無義④這(地步)⑤誰⑥慢慢地⑦教育⑧反?、嵴麄€2.①當(dāng)時荒年百姓饑餓(饑,荒年)②嚴肅地教育子孫。
3.小俞。17.趙簡子元日放生1.①同“于”;在②爭著③對的2.①表示(對飛禽)有恩德②恩德補償不了罪過。
3.鳩4.擔(dān)當(dāng)、勝任。18.3鄧攸棄兒保侄1.①只②恰逢③靠近④只⑤挑⑥還不如⑦聽從2.①抱著棄民逃跑②我們還年輕。
3.①死②逃跑③死19張之萬馬1.①養(yǎng)②派③堅持④不多時⑤問⑥大概2.①張之萬對這事感到奇怪②剛騎,就被馬掀下來③一連換了好幾個人。20.王安石辭妾1.①沉、翻②還(債)③感傷的樣子④多少2.①(你)夫人讓我在你身邊服侍②家中財產(chǎn)全部用盡還不夠③把所欠的錢全部賞賜給她。
3.①小妻②我(女子自稱)4.遇事先為他人著想。21.宋仁宗忍餓1.①趕身②睡著③宮中④實在⑤每⑥饑餓2.而開了宰殺無數(shù)羊的風(fēng)氣。
3.①近來②匹配、比較③近④到處4.夢寐以求。22.范仲淹罷宴1.①做太守②死③出喪④備辦⑤淚2.①空閑的日子帶領(lǐng)手下官員登上高樓擺酒宴②范仲淹急忙派人詢問他們③先天下之優(yōu)而優(yōu),后天下之樂而樂。
23.顧榮施炙1.①譏笑②遭③后來2.①有想要吃烤肉的神色②于是放下自己的烤肉,而送給(他吃)③哪有整天端送烤肉而不知道它味道的呢?24.逆旅主人無情1.①交給②別的③洗④有人⑤就⑥連2.①但是每月租舍要好幾千銅錢②要是不繳中租金必然被責(zé)罵直到打官司③不是旅店老板天性本來就是這樣的3.①放下一張床(作動詞用)②房間低矮。(四)誠信25.陸元方賣宅1.①同“值”,錢財②只③立刻④拒絕2.①子侄們以此怒怨陸少保②不這樣這是欺騙別人了。
3.邀請,沒邀請而自己上門的客人。26.岑鼎1.①把②損壞③保全④為難2.①魯侯想獻出其他的鼎假冒岑鼎,請求和齊國友好②如果柳季說它是岑鼎,那么我們接受它。
3.①相信②誠信4.因為若獻出岑鼎,那就將國家最珍貴的寶物丟失了;若不獻出岑鼎,而以其他的鼎假冒,那就損害了柳季誠信的品格。27.楊萬里與“誠齋”1.①貶官②命名2.①關(guān)起門來謝絕來客②張浚用端正良心誠意待人的學(xué)問勉勵自己。
28.和氏壁1.①玉石②同“棒”③看④之于⑤淚⑥那2.①楚王認為卞和在欺騙他②你為什么要哭得那么傷心?3.因為發(fā)現(xiàn)它的人叫“卞和”。29.幽王擊鼓1.①筑②曾③便2.①于是多次擊鼓②被天下人嘲笑。
3.失信于諸侯。(五)品性30許生端方1.①很②幾乎③跳入④拿著⑤背著2.①平時行為端正不隨意說話②已躲過了火災(zāi),為什么還要投河?3.衣服。
31.王安石待客1.①第二天②食物③才④備⑤一會兒⑥罷了⑦吃⑧回去2.①覺得很饑餓但不敢離去②那人心里對這事已感到奇怪。3.胡餅的四傍。
32.范文正正直1.①交往②方法③因為④成家立業(yè)2.①適逢。
4.求初中課外文言文閱讀練習(xí)十篇(附答案)求大神幫助一、畫皆以人重子嘗謂詩文書畫皆以人重,蘇、黃遺墨流傳至今,一字兼金①;章、京、卞②④豈不工書,后人糞土視之,一錢不直。
永叔有言古之人率皆能書,獨其人之賢者傳遂遠,使顏魯公③書雖不工,后世見者必寶之,非獨書也。詩文之屬莫不皆然。
注釋:①兼金:價值等于平常金子幾倍的好金子。②章、京、卞:京指蔡京,卞指蔡卞,三人都是北宋朝廷大臣,擅長書法。
③顏魯公:即顏真卿。封魯國郡公人稱“顏魯公”。
工書法自創(chuàng)一體,對后世影響很大,人稱“顏體”。閱讀訓(xùn)練l、下列句中加點“然”與其他三句中加點“然”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A.若聽茶聲然B.詩文之屬莫不皆然C.雜然相許D.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2、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①一錢不直:_②后世見者必寶之:_3、翻譯下面句子。①后人糞土視之譯文:②古之人率皆能書,獨其人之賢者傳遂遠譯文:4.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分析錯誤的一項是()A.作者認為詩歌、文章、書法、繪畫是否受人重視都與人的品格有關(guān)。
B.作者認為蘇軾、黃庭堅的書法繪畫作品流傳下來不只是因為他們技藝高。C.作者認為章、蔡京、蔡卞等人也都是些精于書法的人。
D.作者認為顏真卿的書法其實不好,后世喜歡的原因是顏真卿的品德好。5.填空。
①“蘇、黃”中的“蘇”指北宋文學(xué)家、書畫家蘇東坡。他的詞《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千古傳唱,其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親人的懷念和祝愿。
②永叔,即,北宋文學(xu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魠⒖即鸢?、B(這樣),……的樣子;2、①值②把……當(dāng)寶貝,珍愛、喜愛;3、①后來(世)的人們都把他們的書法看作糞土②古代的人大都會書法,只有那些品格高尚的人(的書法)才能流傳得久遠;4、D;\5、①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②歐陽修二、以學(xué)自損,不如無學(xué)夫?qū)W者,所以求益①耳。
見人讀數(shù)十卷書便自高昂大,凌忽②長者,輕慢同列③。人疾之④如仇敵,惡之如鴟(chī)梟(xiāo)。
如此以學(xué)自損,不如無學(xué)也。(選自南北朝·顏之推《顏氏家訓(xùn)》)注釋:①求益:求得長進。
②凌忽:凌,欺侮;忽,輕視。③同列:同輩。
④疾之;怨恨他。⑤鴟梟:兩種惡鳥,這是古人的看法。
閱讀訓(xùn)練1、解釋句中加點的字。①所以求益耳②人疾之如仇敵2、指出下列句子屬何種句式。
人疾之如人仇敵,惡之如鴟梟。()3、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如此以學(xué)自損,不如無學(xué)也”中“此”指代的內(nèi)容。
4、短文告誡人們的一個道理是◆參考答案1、①用來……②痛恨;2、狀語后置;3、讀數(shù)十卷書,便自高自大,凌忽長者,輕慢同列;4、學(xué)習(xí)要永不滿足,做人要謙虛,切忌傲氣。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為己任,發(fā)憤苦讀,或夜昏?、伲m②以水沃③面;食不給,啖④粥而讀。既仕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
乃至被讒⑤受貶,由參知政事謫守鄧州。仲淹刻苦自勵,食不重肉,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
常自誦曰:“士當(dāng)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也。”(選自宋·歐陽修《資政殿學(xué)士戶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銘并序》注釋:①昏?。夯璩晾Ь?。
②輒:往往,每每。③沃;澆。
這里當(dāng)”洗”講。④啖;吃、⑤讒:說人壞話。
閱讀訓(xùn)練1、給下面句中加點字注音并釋義。①啖粥而讀音:義:②輒以水沃面音:義:③食不給音:義:④乃至被讒受貶音:義:2.“每以天下為己任”的正確譯句是()A.每天拿天下大事作為自己的責(zé)任。
B.常常把治理國家大事作為自己應(yīng)盡的責(zé)任。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為自己應(yīng)盡的任務(wù)。
D、每天把治理國家大事作為自己應(yīng)盡的責(zé)任。3、將下面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②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4、這段文字的層次已在文中劃出,請簡要歸納層意。①②③5.“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范仲淹的名句,在本文中起了的作用。
◆參考答案1、①dan吃;②wo洗③ji供應(yīng)④chan說別人壞話;2、B;3、①有時夜里疲憊困倦,常常用冷水沖頭洗臉②妻子的孩子的衣食僅僅自足罷了;4、①年少家貧而胸有大志②做官后因直言而遭讒降職③刻苦自勵而心憂天下;5、揭示主題四、司馬光好學(xué)司馬溫公①幼時,患記問不若人,群居講習(xí),眾兄弟既成誦,游息矣;獨下帷②絕編③,迨④能倍⑤誦乃止。用力多者收功遠,其所精誦,乃終身不忘也。
溫公嘗言:“書不可不成誦,或在馬上,或中夜不寢時,詠其文,思其義,所得多矣?!弊⑨專孩偎抉R溫公:司馬光死后被封以溫國公稱號,故稱司馬溫公。
②下?。涸笣h代董仲舒下帷講學(xué),三年不看窗外這件事。這里借此指讀書專心。
③絕編:原指孔子讀《易經(jīng)》時,反復(fù)翻閱,多次將穿簡冊的牛皮繩子翻斷這件事。這里指讀書刻苦。
④迨:等到。⑤倍:同“背”,背誦。
閱讀訓(xùn)練l.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①患記問不苦人()②迨能倍誦乃止()③迨能倍誦乃止()④詠其文()2、與“迨能倍誦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項是()A.子墨子九距之B.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C.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cè)目D.京中有善口技者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
5.【七年級課外文言文閱讀訓(xùn)練:失親得學(xué)】【原文】邴原少孤,數(shù)歲時,過書舍而泣.師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傷,貧者易感.夫書者,凡得學(xué)者,有親也.一則愿其不孤,二則羨其得學(xué),中心感傷,故泣耳.”師惻然曰:“欲書可耳!”原曰:“無錢資.”師曰:“童子茍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資也.”于是遂就書.一冬之間,誦《孝經(jīng)》《論語》.【譯文】邴原幼時喪父,幾歲時,從書塾經(jīng)過,(聽見書聲瑯瑯)忍不住哭了,書塾的老師問他說:“小孩子為啥哭泣?”邴原答道:“孤兒容易悲哀,窮人容易感傷.那些讀書的,凡是能夠?qū)W習(xí)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來羨慕他們不孤單,二來羨慕他們能夠上學(xué).內(nèi)心感傷,因此而哭泣.老師憐憫嶼地說:“你想讀書就來吧!”邴原進了學(xué)堂,學(xué)習(xí)異常努力.一個冬天,就讀熟了《孝經(jīng)》和《論語》.。
6.七年級課內(nèi)外文言文習(xí)題七年級課外文言文閱讀(一)師曠論學(xué)晉平公問于師曠曰:“吾年七十。
欲學(xué)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炳燭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xué),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xué),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xué),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平公曰:“善哉!”(18分)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
(4分)①恐已暮矣()②盲臣安敢戲其君乎()③臣聞之()④善哉()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項是(4分)……………()A、臣聞之B、如日出之光C、驅(qū)之別院D、學(xué)而時習(xí)之3、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6分)4、這則短文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4分)(二)歐陽修論作文頃歲孫莘老識歐陽文忠公,嘗乘間以文字問之。云:“無它術(shù),惟勤讀書而多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懶讀書,每一篇出,即求過人,如此少有至者。
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見之?!保?6分)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
(4分)①嘗乘間以文字問之()②惟勤讀書而多為之()③自工()④疵病不必待人指摘()2、請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4分)①學(xué)而時習(xí)之()②嘗乘間以文字問之()③唯勤讀書而多為之()④多作自能見之()3、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4分)4、歐陽修認為寫好作文的訣竅是什么?(4分)(三)自護其短北人生而不識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殼入口。
或曰:“啖菱須去殼?!逼淙俗宰o其短,曰:“我非不知。
并殼者欲以清熱也。”問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14分)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4分)①席上啖菱()②或曰()③啖菱須去殼()④欲以清熱也()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以”作“因為”解釋的一句是(4分)()A、欲以清熱也。
B、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C、以土礫凸者為丘D、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3、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2分)4、這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4分)(四)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
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fù)得兔。兔不可復(fù)得而身為宋國笑。
(16分)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4分)①兔走觸株()②因釋其耒而守株()③冀復(fù)得兔()④而身為宋國笑()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為”與“而身為宋國笑”中的“為”意思相同的一項是(4分)……………………………………………………()A、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B、為人謀而不忠乎C、始悟為山市D、此何遽不為福乎3、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4分)4、為什么宋人不會再得到兔子?(4分)(五)曾子殺豬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p>
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p>
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xué)者也,聽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18分)1、解釋文中加點的文言詞。
(4分)①女還()②顧反為女殺彘()③特與嬰兒戲耳()④嬰兒非與戲也()2、下列句中加點“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4分)()A、其子隨之而泣B、曾子欲捕彘殺之C、妻止之D、曾子之妻之市3、翻譯文中加橫線的句子。(6分)4、這則寓言說明的道理是什么?(4分)(六)鄭人買履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狈礆w取之。
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p>
(18分)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4分)①而置之其坐(同)②反歸取之(同)2、下列加點詞語意思不相同的一項是(4分)…………………()A、先自度其足何不試之以足B、寧信度無自信也C、鄭人有且置履者遂不得履D、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3、解釋“之”字在句子中的意義(4分)①反歸取之()②何不試之以足()③至之市而忘操之()()4、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并用括號補出省略的內(nèi)容。
(4分)①②5、為什么這位鄭人會“寧可相信尺碼而不愿相信自己的腳”(2分)答:七年級(上)課外文言文閱讀競賽卷參考答案(一)1、①晚②怎么③聽說④好2、B3、少年好學(xué),就像初升太陽的光芒;壯年好學(xué),好像中午太陽的光輝;老年好學(xué),仿佛點燃的蠟燭的光亮。4、學(xué)無止境,什么時候都應(yīng)該抓緊學(xué)習(xí)。
(二)1、①曾經(jīng)②寫③精,妙④小毛病2、①指代學(xué)過的知識②他,指歐陽修③文字、文章④疵病,文章缺點3、沒有其他辦法,只有勤奮讀書并且多動筆,自然就會寫好。4、唯勤讀書而多為之(多讀書多寫作)(三)1、①吃②有人③剝掉④想要2、B3、前山、后山,什么地方?jīng)]有!4、不要不懂裝懂、強不知以為知,否則會鬧出笑話。
(四)1、①跑②放下③希望④自己2、A3、兔子是不會再得到了,自己卻被宋國人所恥笑。4、因為“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只是一個偶然現(xiàn)象。
(五)1、①同“汝”,你②回來③罷了④開玩笑2、D3、現(xiàn)在你欺騙他,這就是教兒子欺騙呵。媽媽欺騙兒子,兒子自然不信任自己的媽媽,不能以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