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橫山古長城橫山古長城位于橫山縣西北部,為古代重要軍事設施之一。分布在橫山縣波羅、橫山、雷龍灣、趙石畔、塔灣五鄉(xiāng)鎮(zhèn),全長107公里。其夯筑墻體多被毛烏素沙漠覆蓋,地表呈現(xiàn)出斷續(xù)隆起的沙龍。
2、 波羅古堡,始建于北魏,距今有1400多年歷史,是一座雄踞大漠邊關,彌漫佛光靈氣,孕集天地精華,神密而又富有傳奇的塞上古堡,被喻為“佛掌上的明珠”、“一個來自天國的地方”?!安_”為佛經(jīng)梵語,意喻渡(接引)到彼岸,因城堡西石壁天生巨大石佛而得名,明正統(tǒng)元年(1436)建堡,歷經(jīng)10年建成,萬歷元年(1578)重修擴建成現(xiàn)存遺跡規(guī)模。
3、 法云寺俗稱五龍山廟,位于橫山縣殿市鎮(zhèn)五龍山村的五龍山支脈上,山體高70米,像一只巨大的龜體橫臥在黑木頭川中,呈南北走向。寺廟就建于山體上,東依銀塔山,西眺黑木頭川河和韭殿四級公路,南北臨溝,距橫山縣城30公里。
4、 鴻門寺塔據(jù)《橫山縣志》記載:“響鈴塔建于元代泰定年間(1324—1328年)”,距今有八百余年的歷史。如果記載屬實,那么就是陜西境內(nèi)唯一的元代佛塔,因為另有記載說塔修建于明代成化年間。
5、 接引寺始建于唐代貞觀二十二年,位于橫山縣城東波羅鎮(zhèn),唐宣宗大中四年,一位印度僧人又將其改建,增辟石窟,塑造佛像,修建大殿,稱為石佛寺。歷宋、元、明、清不斷修葺,形成一片建筑群落。期間香火鼎盛,藝術造型高超,可與龍門石窟媲美,康熙辛酉二十年,清圣祖玄燁皇帝御架親征準噶爾,路經(jīng)石佛寺,親筆題書賜名“接引寺”懸于廟門,可惜在后來的-中被毀壞。
6、 石寺洼石窟石寺洼石窟位于橫山縣白界鄉(xiāng)陳家溝村北0.6公里處的半山坡上,石窟座西南向東北,窟前田疇交錯??邧|約0.8公里處榆溪河由北向南緩緩流過,窟東1公里為西-包公路,窟西距橫山城80公里,北距榆林城僅20公里。石寺洼石窟營造時代,因無碑刻佐證,又無史志記載,只根據(jù)窟的鑿造方式、造像組合、服飾比較、刻技等綜合分析,初步確定為北魏晚期。石窟呈方形平頂微拱,進深1.47米,寬1.48米,高1.68米。
7、 無定河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qū)位于橫山縣北部的無定河流域,總面積11480公頃。其中核心區(qū)面積1433公頃,緩沖區(qū)面積3166公頃,實驗區(qū)面積6881公頃。保護區(qū)河谷平均寬約1300米,最寬處達2200米,一級階地河道、漫灘等寬500至1500米。2010年,無定河濕地自然保護區(qū)被陜西省人民省政府正式列為省級自然保護區(qū),這也是榆林市第一處被列入省級自然保護區(qū)的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