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十年最為突出的就是在港臺以金庸、梁羽生為代表的新武俠小說的崛起,尤其是金庸的武俠小說,造就了不少金庸迷。金庸也不愧為一代武俠小說大師,他豐富的歷史知識,深厚的閱歷,對武俠精神的理解,對武術知識的掌握,精彩的敘事與描寫,對人物性格的把握,確有許多過人之處?!渡涞裼⑿蹅鳌分械脑S多歷史、人物,如南宋時宋與金、元的錯綜復雜的關系均有歷史史實依據,而丘處機等歷史人物也確有其人,將真實與虛構有機結合,同時又兼有北派武俠小說社會、言情、技擊、神怪四大派之長,同時又完全不同于這四大派,有了新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香港是新派武俠小說發(fā)源地,50年代初期,出現第一部現代武俠:《虎鶴雙形》。
50年代屬于梁羽生,代表作《七劍下天山》系列。至《萍蹤俠影》、《云海玉弓緣》達到個人創(chuàng)作不可逾越的高峰。后期作品雖有革變,但是影響不是很大。梁開創(chuàng)了一個時代,其古典文學素養(yǎng)很扎實,小說中詩詞隨處可見。但尚沒有完全脫離近代武俠的窠臼。古文功底好的讀者可以看看,文字和歷史的描寫還是很有水準。
50年代中后期金庸的出現。金庸引入了西洋文學技巧及電影手法予以捏合,在當時港臺政治壓抑的年代,讓武俠小說變成暢銷書。并把武俠小說上升到了文學藝術的高度。金庸曾把所創(chuàng)作的小說名稱的首字聯成一副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見《鹿鼎記·后記》)。這副對聯已經廣為流傳并多次被香港和中國內地拍成電視劇與電影,也是“金迷”的必讀書目。在1969年《鹿鼎記》中達到其創(chuàng)作頂峰,然后激流勇退。
金庸的作品整體上看,前期到后期是越寫越好。從文字到結構,包括情節(jié)的張力莫不如此。但在其部分作品中有時間錯亂的硬傷!可能與其作品在《明報》連載有關。只有一個簡單的情節(jié),天馬行空的進行。到后來造成無法更改的錯誤,例如:《射雕》中黃蓉出生后,梅、陳二人偷《九陰真經》叛變出桃花島。曲靈風被斷腿后在牛家村作賊時,郭靖與楊康的爹還不認識。那豈不是黃蓉和郭靖早就在流行姐弟戀,還喊什么靖哥哥,裝年輕嗎?后來金在修訂其“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14部主要作品時,也承認這一硬傷,除此之外上再無大錯。
與金庸同時代香港另有金鋒、張夢還、牟松庭、風雨樓主、高峰、石沖等人從事武俠小說創(chuàng)作。但是金庸這座山太高,與他同時代的武俠小說作家是不幸的。其同輩及后起武俠作家或以主觀條件不足,便難乎為繼;多半只能遵循既往“幫會技擊派”的路數,在江湖仇殺中討生活了。
70年代初,金庸封筆后,香港武俠小說出現了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局面。臺灣武俠與香港有所區(qū)別,在金、梁同時代有司馬翎、臥龍生、獨孤紅、陳青云、蕭逸等數十位武俠專業(yè)作家。根據武俠評論名家葉洪生先生的粗略統計,在武俠小說興盛時期,臺灣至少有過三百位武俠作家賴此維生,出版了至少上萬種以上的武俠小說。結集成書則自數部至數十部不等。其中司馬翎、臥龍生、諸葛青云并稱“臺灣三劍客”。
司馬翎在當時影響力最大。博學多才擅長寫情寫欲、斗智斗力。特別是描寫男女在情欲焚身中的心理變化,以及奇正互變、虛實相生的武打藝術,均獨步一時。而其早年首創(chuàng)以精神、氣勢克敵制勝的武學原理,已近乎“道”——與金庸、古龍一脈相承的“無劍勝有劍”說法,有異曲同工之妙,甚而猶有過之。同輩名家受其影響、啟迪者頗多,如古龍、上官鼎、易容、蕭瑟等皆是??上抉R翎未能持盈保泰;其創(chuàng)作后期雖有《劍海鷹揚》這部超卓巨著為武俠小說大放異彩,但此后即逐漸走下坡,其晚年改以“天心月”筆名所撰《強人》系列作品。當時諸綠葉代表作有臥龍生《仙鶴神針》、諸葛青云《紫電青霜》、司馬翎《劍氣千幻錄》、獨抱樓主《璧玉弓》、曹若冰《玉扇神劍》、蕭逸《七禽掌》、云中岳《古劍殲情記》、丁劍霞《神簫劍客傳》、柳殘陽《玉面修羅》、獨孤紅《雍乾飛龍傳》;還有“鬼派”——書名、內容非鬼即魔,且嗜血嗜殺,動輒就殺得尸橫遍野、血流成河。代表者有陳青云《血魔劫》、田歌《血河魔燈》等。尚可一觀。
真正讓臺灣武俠走向世界華人圈的人是古龍。一個可以在臺灣武俠小說界大書特書的名字。是臺灣武俠小說界唯一可以與金、梁比肩的人。古龍于60年代初期開始寫武俠小說,但業(yè)績平平,其間為名家(如臥龍生、諸葛青云)代筆,卻幾可亂真,足見本身確具潛力。在1964年完成早期代表作《浣花洗劍錄》后,讓人耳目一新。但風格尚未形成,未引起太多波瀾。在1965-1967年間古龍完成了他創(chuàng)作中期的重要作品《武林外史》、《絕代雙驕》等名著,開始走紅。特別是1967年所撰的《鐵血傳奇》(即我們常說的《俠盜楚留香》或香帥傳奇),內雜武俠、文藝及現代心理分析,特別是西方推理小說的架構。讀之如讀東方版的福爾摩斯探案。后來古龍?zhí)寡云渖钍芪鞣胶腿毡就评硇≌f的影響。由此起古龍武俠小說即脫胎換骨,邁入了新派武俠小說的殿堂。但古龍之變并非到此為止,而是一路狂奔,讓人目不暇接后,恍然猛醒。原來武俠小說可以這樣寫,也可以這樣看。其后他陸續(xù)完成《多情劍客無情劍》(即小李飛刀)、《鐵膽大俠魂》二部曲,堪稱神完氣足,兼有傳統與現代“矛盾統一”之美。
70年代初開始,古龍首寫《蕭十一郎》(由于是先有劇本、后來才有小說)的啟發(fā),減少廢話和不必要的描述。加強肢體語言和場景烘托。從此古龍的變成了一種似詩、類俳句、非散文的怪異文體??赡芄糯髠b覺得此種方式最能表達他的思想,同時又能最大化的掙到稿費。如《流星·蝴蝶·劍》、《歡樂英雄》、《陸小鳳》系列、《七種武器》系列(僅有六種)以及《邊城浪子》、《天涯·明月·刀》、《白玉老虎》等,無一不是用電影分鏡、換景的手法來寫小說。這種簡單直接、動漫化的妄舉,對于中國文字是一種傷害。但盡管如此在一九六五至七五年間的古龍小說卻“一枝獨秀”,以至于他成為同輩名家及新進作者模仿的對象。但同時他也害死了這些沒有他那般天縱其才的跟風作家?;鸺t了十年后,古龍1975年以后的作品每況愈下,也許是被稱為每部作品后都有一個現實中的女主人公和無數瓶XO消耗了他太多的激情。在看過《護花鈴》等他的半部作品后,深深地理解在后期他江郎才盡后酗酒的痛苦。從一個構思或幾千字的開頭就可以換來巨額的金錢和合同,到后期讀者逐漸冷落、出版商追稿時的無情。英年早逝也許是他自己最渴望的結局。1985年古龍在肝硬化的劇痛中走完了他絢爛的一生。
7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溫瑞安在一九七〇年以“溫涼玉”筆名在香港《武俠春秋》發(fā)表處女作《追殺》(為“四大名捕”故事之一),時年僅十六歲;雖然文字技巧很幼稚,但想象豐富,已見潛力。其早期作品頗受古龍影響,如《四大名捕》系列、《神州奇?zhèn)b》系列均可見古的痕跡。自一九八二年推出《布衣神相》起,又加上了若干還珠小說的奇妙素材,故神魔虛幻色彩甚濃;而《碎夢刀》、《俠少》、《殺楚》等書,更有許多“詩歌化”的語言文字,耐人尋味。但由一九八七年開始,溫瑞安卻以“現代派”自居。如《殺了你,好嗎?》、《請·請請·請請請》、《力拔山河氣蓋世·牛肉面》、等等中短篇,有一部《乳房》更是不知所云。且內容橫七豎八排列,以示其“現代”,以此突出視覺效果。正如他在書中后記中說:“武俠小說必須突變!……成與敗,得與失,我不管,但這樣寫法使我覺得很好玩?!庇谑侵袊淖种?,就在溫瑞安的“突變”下,被割裂得支離破碎;而“新派”武俠小說,也在他的“好玩”下,被徹底“異化”掉了。
從此武俠小說的創(chuàng)作進入低潮,直到90年代初期,香港的黃易從《大劍師》開始創(chuàng)作武俠小說,或者說科幻小說,其間有明顯的田中芳樹的痕跡。到《尋秦記》才真正形成自己的風格,從而開創(chuàng)了玄幻武俠小說時代。影響了大批的武俠小說作者,開始轉入玄幻武俠的創(chuàng)作。而黃又變反而回到正統武俠的路子或者說“異俠”更妥當。其后陸續(xù)推出的《破碎虛空》、《翻云覆雨》均引起強烈反響。《大唐雙龍傳》更是因為互聯網而廣為傳播,讓黃易的名字傳遍華人社會。目前國內多家網站正在連載其新作《邊荒傳說》。黃易深受司馬翎的影響,首重氣勢,如果說早期,梁、金的作品中,成人后大多數人的武功已成定勢,丘處機奈何不了梅超風,那他永遠在任何時間和地點都只能打成平手。一場華山論劍后,敵我雙方的爭斗就變成算術題般簡單了。我的排名高手和小弟多,你就等著挨扁吧!人的潛力一無所知,而中華武術重視精氣神的完美結合。當黃易在其中加入了時間、體力、精神狀態(tài)等元素。大大提高了武俠小說可信度。
2000年后出現大批網絡作家從事武俠創(chuàng)作,是好事也是壞事,好是大大豐富和繁榮了讀者的可看種類和數量。但由于網絡小說多數是連載,必須按時交稿,以及網絡作家的不可見和隨意性,導致大量太監(jiān)作品出現。另有部分作家因為網站倒閉等原因導致作品連載出現中斷。短短的幾年時間,武俠小說的發(fā)展非常迅速,在大陸和港臺嶄露頭角的年輕作家很多,具備與梁、金、古、黃比肩潛力的也就僅僅幾位。其他如老豬的《紫川》(軍事歷史小說)(確切的說,紫川是部大雜燴,并非嚴格意義的架空歷史),賈羽的《入世龍蛇》,真髓的《真髓》也非常不錯。具有潛力。其他很多作家也不錯,但很多人都走上了玄幻之路,不再是在人力的范圍內進行的斗爭。那應該劃入另一個討論的課題?,F代武俠小說是紙上武俠的新階段,理想和言情色彩淡化。
參考:http://baike.baidu.com/view/2629.htm?fr=alad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