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聲現(xiàn)象
1.聲音的產生:聲音由物體的振動產生。
2.聲音的傳播: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聲音可以在固體、液體、氣體中傳播,真空不傳聲。
?。?)聲音在固體、液體中比在空氣中傳播得快。
(3)聲音在15℃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
3.聲音的特性:音調、響度、音色。
(1)音調:音調跟發(fā)聲體振動的快慢有關系。物體振動得快,音調就高;振動得慢,音調就低。
?。?)響度:聲音的強弱叫做響度。物體振動的幅度越大,產生聲音的響度越大。
(3)音色:不同發(fā)聲體的材料、結構不同,發(fā)出聲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第二章光現(xiàn)象
1.光的直線傳播規(guī)律: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2.光在真空中的速度:3×108m/s。
3.光的反射:
(1)概念:光射到任何物體表面上,總有一部分光會被物體表面反射回去,這種現(xiàn)象叫做光的反射。
(2)幾個名詞:
?、偃肷浣牵喝肷涔饩€與法線之間的夾角叫做入射角。
?、诜瓷浣牵悍瓷涔饩€與法線之間的夾角叫做反射角。
(3)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反射的種類:鏡面反射、漫反射。
?、夔R面反射:在光滑的鏡面上發(fā)生的反射叫做鏡面反射。平行光線發(fā)生鏡面反射時,反射光線仍為平行光線,只是傳播方向發(fā)生了改變,由于反射光線都在同一個方向上,因此從這一方向看很刺眼,而從別的方向上卻看不到反射光線。
②漫反射:在粗糙表面上發(fā)生的反射叫做漫反射。平行光線發(fā)生漫反射后,反射光線就不再平行了,而是按照反射定律射向各個方向,由于反射光線射向各個方向,因此從不同的方向上都能看到反射光線,而且光線不刺眼。
(5)我們能夠看見本身不發(fā)光的物體的原因:由這個物體反射的光進入到我們的眼睛。
4.平面鏡成像特點:物體在平面鏡中成的是虛像;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像與物的連線與鏡面垂直;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5.實像和虛像:
區(qū)別概念能否用光屏承接倒立與正立舉例
實像真實光線會聚成的像能一般為倒立小孔成像
虛像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的交點組成否一般為正立平面鏡成像
6.光的折射:
?。?)概念: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中時,傳播方向發(fā)生偏折,這種現(xiàn)象叫做光的折射。
(2)折射角:折射光線與法線之間的夾角叫做折射角。
?。?)折射規(guī)律:折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在發(fā)現(xiàn)兩側;光從空氣斜射到水等透明物質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從水等透明物質斜射到空氣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7.光路是可逆的:在光的反射現(xiàn)象、折射現(xiàn)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8.透明、不透明物體有不同顏色的原因:
?。?)透明物體的顏色由透過它的色光決定;
(2)不透明物體的顏色由它反射的色光決定。
第三章透鏡
1.凸透鏡、凹透鏡:
(1)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叫凸透鏡;(2)中間薄、邊緣厚的透鏡叫凹透鏡。
2.焦距:焦點到光心的距離叫焦距。
3.凸透鏡、凹透鏡對光線的作用:
(1)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
?。?)凹透鏡對光有發(fā)散作用。
4.生活中的透鏡: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主要部件是一個凸透鏡。
5.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
物距u像的性質應用
倒正大小虛實
u>2f倒立縮小實像照相機
2f>u>f倒立放大實像投影儀
u<f正立放大虛像放大鏡
第四章物態(tài)變化
1.溫度:
?。?)概念:物體的冷熱程度叫做溫度。
?。?)溫度的單位:℃。
(3)液體溫度計:
?、俟ぷ髟恚阂后w的熱脹冷縮。
?、谡_使用方法:
首先注意觀察溫度計的量程,認清它的分度值;
溫度計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測的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者容器壁;
溫度計玻璃泡浸入被測物體后要稍侯一會兒,待溫度計的示數穩(wěn)定后再讀數;
讀數時溫度計的玻璃泡要繼續(xù)留在液體中,視線要與溫度計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2.常見的晶體、非晶體:各種金屬、冰、海波、萘等是常見的晶體;蠟、瀝青、玻璃是常見的非晶體。
3.熔化:
?。?)物質從固態(tài)變成液態(tài)叫做熔化。熔化是一個吸熱過程。
(2)熔點:晶體熔化時溫度叫熔點。
?。?)晶體與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的異同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吸熱溫度保持不變,有熔點;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吸熱溫度升高,沒有確定的熔點。
?。?)冰的熔點:0℃。
4.凝固:
?。?)物質從液態(tài)變成固態(tài)叫做凝固。凝固是一個放熱過程。
?。?)晶體與非晶體在凝固過程中的異同點:晶體在凝固過程中,放熱溫度保持不變,有凝固點;非晶體在凝固過程中,放熱溫度降低,沒有確定的凝固點。
?。?)水的凝固點:0℃。
5.汽化:
?。?)物質從液態(tài)變?yōu)闅鈶B(tài)叫做汽化。汽化是一個吸熱過程。
(2)沸騰:
?、僭谝后w內部和表面同時發(fā)生的、劇烈的汽化現(xiàn)象。
?、诜序v的過程:吸收熱量,溫度保持不變。
?、鄯悬c:液體沸騰時的溫度叫做沸點。
?、芩姆悬c(在1標準大氣壓下):100℃。
?。?)蒸發(fā):
①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fā)生的汽化現(xiàn)象叫做蒸發(fā)。
②影響蒸發(fā)快慢的因素:液體的溫度、液體的表面積、液體表面上的空氣流速。要加快蒸發(fā)就要提高液體的溫度、增大液體的表面積、加快液體表面上的空氣流動;要減慢蒸發(fā),應采取相反的措施。
?、壅舭l(fā)致冷:液體在蒸發(fā)過程中吸熱,致使液體和它依附的物體溫度下降。
?。?)汽化的兩種方式——蒸發(fā)和沸騰。蒸發(fā)和沸騰的異同點:
異同點蒸發(fā)沸騰
不同點發(fā)生地點液體表面液體表面和內部
溫度條件任何溫度下均可發(fā)生只在一定溫度下(沸點)發(fā)生
劇烈程度平和劇烈
相同點汽化現(xiàn)象、吸熱過程
6.液化:
(1)物質從氣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叫做液化。
?。?)液化的兩種方法:降低溫度、壓縮體積(增大壓強)。
7.升華:物質從固態(tài)直接變成氣態(tài)叫做升華。升華是一個吸熱過程。
8.凝華:物質從氣態(tài)直接變成固態(tài)叫做凝華。凝華是一個放熱過程。
9.霧、露、霜的成因:
?。?)霧、露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成的小水珠;
?。?)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直接凝華而成的小冰粒。
第五章電流與電路
1.電荷:
?。?)帶電:摩擦過的物體有了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我們就說物體帶了電,或者說帶了電荷。
?。?)摩擦起電:用摩擦的方法使物體帶電,叫做摩擦起電。
(3)正負電荷:自然界只有兩種電荷。人們把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上帶的電荷叫做正電荷,被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上帶的電荷叫做負電荷。
?。?)電荷間的相互作用: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
?。?)驗電器:驗電器檢驗物體是否帶電的儀器;驗電器的原理是同種電荷互相排斥;通過驗電器兩片金屬箔是否張開來判斷物體是否帶電,從驗電器張角的大小可以判斷所帶電荷的多少。
(6)電荷量:用字母Q表示。
?、俣x:電荷的多少叫做電荷量,簡稱電荷。
?、趩挝唬簬靵?,簡稱庫,符號C。
2.導體和絕緣體:
(1)導體:善于導電的物體叫做導體。如:金屬、石墨、人體、大地以及酸堿鹽的水溶液。
?。?)絕緣體:不善于導電的物體叫做絕緣體。如:橡膠、塑料、玻璃、陶瓷、油等。
3.自由電子:在金屬中,部分電子可以脫離原子核的束縛,而在金屬內部自由移動,這種電子叫做自由電子。金屬導電靠的就是自由電子。
4.電流:
(1)電流的形成: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
?。?)電流方向的規(guī)定:正電荷移動的方向規(guī)定為電流的方向。
5.電路:
?。?)電路就是把電源、用電器、開關用導線連接起來組成的電流的路徑。
(2)電路各部分作用:
?、匐娫矗禾峁╇娔艿难b置。它把其他形式的能轉化為電能。常見的電源有電池、發(fā)電機。
?、谟秒娖鳎合碾娔艿难b置。它把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
③開關:接通和斷開電路??刂朴秒娖魇欠窆ぷ?。
?、軐Ь€:把電源、用電器、開關連接起來,形成電流的通路。它用來傳輸電能的。
5.電路的三種狀態(tài)——通路、斷路、短路:
(1)通路:接通的電路叫做通路。
?。?)斷路:某處斷開的電路叫做斷路。
?。?)短路:用導線直接把電源的兩極連接起來的電路。這時電流不經過用電器,且電路中會有很大的電流,可能把電源燒壞。
6.電路的兩種連接方式——串聯(lián)和并聯(lián)電路:
電路連接方法電流
路徑有無節(jié)點各用電器間是否互相影響開關個數改變開關位置是否影響電路
串聯(lián)電路用電器首尾相連一條無互相影響一個不影響
并聯(lián)電路用電器兩端分別連接在一起兩條或多條有互不影響可以多個可能影響
7.電流(強度):
?。?)物理意義:表示電流強弱的物理量,簡稱電流。用字母I表示。
?。?)單位:安培,簡稱安,符號A。還有毫安mA、微安μA。
換算關系:1A=1000mA,1mA=1000μA。
8.電流表:
(1)清楚實驗室使用的電流表的符號、外觀、表盤、量程、接線柱。
?。?)電流表使用注意事項:
①電流表要串聯(lián)在被測電路中;
?、谑闺娏鲝摹埃苯泳€柱流入,從“-”接線柱流出;
?、郾粶y電流不要超過電流表的量程;
?、芙^對不允許不經過用電器而把電流表直接接在電源的兩極上。
9.串并聯(lián)電路電流規(guī)律:
?。?)串聯(lián)電路電流規(guī)律:串聯(lián)電路中各處電流相等,公式表示:I=I1=I2。
?。?)并聯(lián)電路電流規(guī)律:并聯(lián)電路干路中的電流等于各支路中的電流之和,公式表示:I=I1+I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