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據(jù)考古報道,安徽發(fā)現(xiàn)的繁昌人距今約有180萬年。這樣中國人類的歷史又向前推進了()
A.10萬年B.20萬年
C.100萬年D.120萬年
2.在歷史劇“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該出現(xiàn)的情節(jié)是()
A.種植水稻B.飼養(yǎng)豬狗等家畜
C.居住半地穴式房屋D.使用磨制農(nóng)具石斧
3.1937年4月5日,毛澤東在一篇祭文中寫道“赫赫始祖,吾華肇造;胄衍祀綿,岳峨河浩。聰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偉業(yè),雄立東方?!边@里的“始祖”是指()
A.黃帝B.嫘祖
C.蚩尤D.倉頡
4.有人說“‘封邦建國’加強了周王室與各諸侯國的經(jīng)濟、文化聯(lián)系……”。這主要是評價()
A.世襲制B.禪讓制
C.郡縣制D.分封制
5.巨大的商代司母戊方鼎可以證明我國商周時期()
A.畜牧業(yè)發(fā)達B.原始農(nóng)耕文明出現(xiàn)
C.鐵器開始使用D.青銅工藝水平高超
6.我們可愛的家鄉(xiāng)高密,在春秋時期屬齊國管轄。春秋時期最早稱霸的齊國國王是()
A.齊桓公B.晉文公
C.秦穆公D.宋襄公
7.化水害為水利,是都江堰和長江三峽工程的共同特點。世界文化遺產(chǎn)“都江堰”位于()
A.黃河流域B.長江流域
C.淮河流域D.珠江流域
8.改革是社會進步的永恒主題。公元前356年,商鞅變法使秦國成了戰(zhàn)國后期最富強的諸侯國。請你指出商鞅變法的內(nèi)容中,對后世影響最為深遠的是()
A.建立縣制B.鼓勵農(nóng)民開墾荒地
C.獎勵打仗有功的人D.廢除貴族的世襲特權
9.電視連續(xù)劇《漢武大帝》熱播后,很多人對漢武帝的文韜武略有了基本了解。漢武帝的治國核心思想來源于()
A.法家學說B.道家學說
C.儒家學說D.墨家學說
10.為鞏固統(tǒng)一,秦始皇規(guī)定在全國統(tǒng)一使用的貨幣是()
ABCD
11.漢武帝時期的學生要進入全國的最高學府接受儒家教育,必須到()
A.長安B.洛陽
C.咸陽D.開封
12.大型歷史劇《漢武大帝》你看了嗎?漢武帝劉徹采取措施最終完成了大一統(tǒng)局面。在這一過程中,他曾派出大將衛(wèi)青、霍去病抗擊哪個少數(shù)民族的騷擾()
A.犬戎族B.山越族
C.匈奴族D.烏桓族
13.史書記載:古羅馬獨裁者愷撒曾身著華麗的絲綢長袍去劇場看戲,全場觀眾羨慕不已。上述情景的出現(xiàn),相當于我國的()
A.春秋時期B.戰(zhàn)國時期
C.西漢時期D.東漢時期
14.西漢太中大夫東方朔撰文上書漢武帝,所用竹簡需要兩人抬進宮。以后改變這種攜書不方便現(xiàn)象首次得益于發(fā)明了()
A.雕版印刷術B.活字印刷術
C.造紙技術D.制墨技術
15.在今天陜西省韓城市郊有一座古柏環(huán)繞的“漢太史公墓”,郭沫若同志曾為之題詩:“龍門有靈秀,鐘毓人中龍。學殖空前富文章曠代雄?!I(yè)追尼父,千秋太史公?!边@位太史公的杰作是()
A.《史記》B.《新語》
C.《楚辭》D.《論語》
16.據(jù)歷史記載:公元230年,孫權派將軍衛(wèi)溫率萬人船隊到達臺灣,加強了臺灣和內(nèi)地的聯(lián)系。當時的臺灣被稱為()
A.臺灣B.夷洲
C.琉球D.柴桑
17.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qū)得以開發(fā),最主要的因素是()
A.溫暖濕潤B.種植水稻
C.北人南遷D.土地肥沃
18.某劇團要編演一部反映南北朝時期我國少數(shù)民族與漢族友好關系的話劇,這部話劇可取材于()
A.七擒孟獲B.孝文帝改革
C.張騫出使西域D.竇固出擊北匈奴
19.沐浴家庭聯(lián)產(chǎn)承包責任制的春風,小明一家成為種糧專業(yè)戶。他的爸爸想要帶領全村人民致富,為選擇符合本村所在的北方地區(qū)自然規(guī)律的項目,他想查閱總結我國北方勞動人民的生產(chǎn)經(jīng)驗,介紹農(nóng)、林、牧、副、漁業(yè)生產(chǎn)技術和方法的我國古代農(nóng)業(yè)科學著作,正在就讀八年級的小明到書店為爸爸購買了這部著作。小明為父親購買的農(nóng)學著作的作者是()
A.祖沖之B.賈思勰
C.酈道元D.司馬遷
20.一曲《沂蒙山小調(diào)》唱出了歷史文化名城臨沂的綺麗錦繡。臨沂燦爛的人文景觀,如“洗硯池”“曬書臺”等遺址,留下了“書圣”的一段段佳話與傳奇。被稱為“書圣”的人是()
A.屈原B.司馬遷
C.王羲之D.顧愷之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4小題,共60分。第21小題16分,第22小題14分,第23小題18分,第24小題12分。
2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六字炳千秋十四縣民命蒼天,盡是此公賜予;
萬里歸一匯八百里青城沃野,都從太守得來。
——四川灌縣都江堰二王廟楹聯(lián)
請回答:
(1)材料中的“公”“太守”是指哪個歷史人物?(2分)
(2)上述人物的主要歷史功績是主持修筑了什么水利工程?(2分)你認為該水利工程在當時的功能有哪些?(4分)
(3)該水利工程對當?shù)禺a(chǎn)生了怎樣的影響?(8分)
22.以下歷史圖畫和歷史地圖,反映的是同一歷史事件。請仔細觀察結合所學知識回答:
(1)以上兩圖反映的是漢武帝時期什么重大歷史事件?(2分)
(2)這一歷史事件在的當時產(chǎn)生了怎樣的作用?(4分)
(3)該歷史事件促使西漢政府于公元前60年設置了什么機構?(2分)它設置的職能和意義分別是什么?(6分)
23.造紙術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發(fā)明之一,也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杰出貢獻。請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簡述東漢以前我國書寫材料的演變。(4分)
(2)“蔡侯紙”出現(xiàn)于哪一個朝代?(2分)它使用的原料有哪些?(4分)
(3)結合所學知識回答:為什么說造紙術的發(fā)明與改進,對人類文明的進步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4分)
(4)今天,人們大力提倡使用“再生紙”(將廢舊紙張或紙制品回收,經(jīng)過加工,重新制造出符合一定質(zhì)量標準的紙),又有什么重要意義?(4分)
24.閱讀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順,則禮樂不可興。今欲斷諸北語,一從正音。其年三十已上,習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見在朝廷之人,語音不聽仍舊。若有故為當加降黜。”
——摘自《北史·咸陽王禧傳》
請回答:
(1)材料中的“帝”指誰?(2分)他屬于哪一個政權?(2分)
(2)材料中的“北語”指哪個民族的語言(2分)?
(3)上述材料反映了哪項改革內(nèi)容?(4分)
(4)本次改革在民族關系方面產(chǎn)生了什么作用?(2分)
七年級上冊期末二次達標題
一、單項選擇題
1.元謀人是我國境內(nèi)已知的最早人類,他們距今約()
A.170萬年B.70-20萬年
C.3萬年D.七千年
2.史載:“封建親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這反映了西周()
A.實行禪讓制B.實行分封制
C.確立世襲制D.推行郡縣制
3.以下世界文化遺產(chǎn)中,反映我國戰(zhàn)國時期勞動人民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的是()
A.云岡石窟B.都江堰
C.龍門石窟D.秦始皇陵兵馬俑
4.《史記·商君列傳》記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貴戚多怨望?!边@主要是因為商鞅()
A.建立縣制B.鼓勵農(nóng)民開墾荒地
C.統(tǒng)一貨幣D.廢除貴族的世襲特權
5.有一天,小明去參觀某一歷史博物館,其中一件刻有文字的商代文物深深地吸引著他。根據(jù)你所學的歷史知識,判斷此文物中的文字可能是()
A.隸書或小篆B.大篆或小篆
C.隸書或大篆D.甲骨文或金文
6.伴隨中國的和平崛起,全球興起了一股中國文化熱,如全球祭孔。孔子創(chuàng)立了儒家學派,其思想核心是()
A.“仁”的思想B.“兼愛”的思想
C.“非攻”的思想D.“無為”的思想
7.我國最早將貨幣統(tǒng)一成右圖樣式的朝代是()
A.秦朝
B.漢朝
C.唐朝
D.宋朝
8.世界各國的造紙術,大多是從我國直接或間接傳去的。下列人物在造紙術的改進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是()
A.司馬遷B.蔡倫
C.張仲景D.張衡
9.西晉滅亡后的270年間,民族大融合成為我國北方一種潛移默化的歷史趨勢。在這一歷史趨勢中起到“催化劑”作用的歷史人物是()
A.孝文帝B.司馬懿
C.司馬炎D.諸葛亮
10.有一位北方朋友,他熱衷于農(nóng)作物、蔬菜和果樹的栽培技術的研究,他想了解我國古代北方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技術,他可以查閱的書籍是()
A.《綴術》B.《水經(jīng)注》
C.《齊民要術》D.《黃帝內(nèi)經(jīng)》
二、非選擇題
1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后人認為李冰的功勞勝過大禹,寫詩贊到: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請回答:
(1)根據(jù)材料,結合所學知識,說說李冰因修筑了哪一水利工程獲得后人如此稱贊?這一水利工程修筑在我國的哪一條江上?
(2)由我國古代的水利工程興修聯(lián)系到今天的水利工程建設,說說2003年6月1日正式下閘蓄水的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建成后將在哪些方面發(fā)揮效益?(提示:今天建設的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在建筑規(guī)模上大大超過古代興修的水利工程,將發(fā)揮巨大的造福社會的綜合利用效益。請你先想想李冰修筑的水利工程的作用,再說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建成后將在哪些方面發(fā)揮作用。)
1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孝文帝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十二月,革衣服之制。十九年下詔“不得以北俗語言于朝廷,若有違者免所居官”……九月庚午,六宮及文武盡遷洛陽……十二月,引見群臣……班賜冠服(按官位不同賜給服裝)。
——摘自《魏書》
請回答:
(1)從材料中概括出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并指出其作用。
(2)依據(jù)材料和所學知識,談談你對“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形成”的認識。
期末檢測題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A2.C3.A4.D5.D6.A7.B8.A9.C10.C11.A
12.C13.C14.C15.A16.B17.C18.B19.B20.C
二、非選擇題
21.(1)人物:李冰。(2)水利工程:都江堰。功能:防洪灌溉。(3)影響: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農(nóng)田,使成都平原變得“水旱從人,不知饑饉”,因而獲得了“天府之國”的美稱。
22.(1)事件:張騫通西域。(2)作用:漢朝和西域的交往從此日趨頻繁;西域各國紛紛歸附漢朝。(3)機構:西域都護。職能:總管西域事務。意義:今新疆地區(qū)開始隸屬中央政府的管轄,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3.(1)演變:龜甲、獸骨-竹簡、木簡-帛-紙。(2)朝代:東漢。(2分)原料:樹皮、破布、麻頭和舊魚網(wǎng)等。(3)原因:紙的發(fā)明引起了書寫材料的一場革命,它使得文化極易傳播,使用方便,對人類文明的發(fā)展與傳播起了巨大的推進作用。(此題屬于開放性題目,只要言之有理,符合題意即可)(4)重要意義:目前,我國自然資源有限,特別是森林資源不足,使用“再生紙”有利于充分利用資源,也有利于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保護。(只要言之有理,符合題意即可)
24.(1)“帝”:孝文帝。政權:北魏。(2)民族:鮮卑族。(3)改革內(nèi)容:在朝廷中必須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4)作用:促進了民族融合。
二次達標題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A2.B3.B4.D5.D6.A7.A8.B9.A10.C
二、非選擇題
11.(1)工程:都江堰。岷江。(2)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建成后將在防洪、灌溉、發(fā)電、航運、養(yǎng)殖、供水等方面發(fā)揮巨大的綜合效益。
12.(1)措施:官員及家屬必須穿戴漢族服飾;在朝廷中必須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遷都洛陽。作用:促進了民族融合。(2)認識:民族融合促進了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若答其它且符合題意也可)
.著名的北京人遺址發(fā)現(xiàn)于
A.周口店B.元謀縣
C.大汶口D.河姆渡
2.右圖中器物的廣泛使用,說明人類已經(jīng)進入
A.舊石器時代
B.新石器時代
C.青銅器時代
D.鐵器時代
3.很多同學平常愛吃米飯,你可曾想到,稻米在我國有著源遠流長的種植史。請你結合所學的歷史知識判斷,我國先民中最早可以品嘗香噴噴的米飯的是
A.元謀人B.北京人
C.半坡人D.河姆渡人
4.《史記·五帝本紀》中記載:堯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權授舜。這一描寫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世襲制B.禪讓制
C.宗法制D.分封制
5.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是
A.夏朝B.商朝
C.西周D.秦朝
6.下列事件發(fā)生在商朝的是
A.涿鹿之戰(zhàn)B.實行分封制
C.盤庚遷都D.實行禪讓制
7.下列制度在西周沒有實行過的是①禪讓制②郡縣制③世襲制④分封制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8.西周的最后一位國王是
A.周武王B.周文王
C.周平王D.周幽王
9.我們可愛的家鄉(xiāng)高密,在春秋時期屬齊國管轄。春秋時期最早稱霸的齊國國王是
A.齊桓公
B.晉文公
C.秦穆公
D.宋襄公
10.右圖是《戰(zhàn)國七雄形勢圖》,戰(zhàn)國時代效果最顯著的變法發(fā)生在
A.①
B.②
C.③
D.④
11.著名學者余秋雨的生花妙筆,曾經(jīng)給人們留下了一段優(yōu)美的文字:“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長城的數(shù)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經(jīng)完成了一個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規(guī)模從表面上看遠不如長城宏大,卻注定要穩(wěn)穩(wěn)當當?shù)卦旄G?。長城的社會功用早已廢馳,而它至今還在為無數(shù)田地輸送汨汨清流?!闭垙呐袛?,余秋雨筆下的“它”是指
A.都江堰B.鄭國渠
C.大運河D.六輔渠
12.秦朝統(tǒng)一后,在全國推廣的標準文字是
A.甲骨文B.金文
C.小篆D.隸書
13.秦朝的都城是
A.鎬京B.咸陽
C.洛陽D.安陽
14.秦始皇焚書坑儒是為了
A.加強專制統(tǒng)治B.結束百家爭鳴
C.消滅讀書人D.弘揚儒家文化
15.秦始皇修長城是為了
A.抵御匈奴B.抵御鮮卑
C.抵御烏桓D.抵御月氏
16.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nóng)民大起義爆發(fā)于
A.咸陽
B.周口店
C.巨鹿
D.大澤鄉(xiāng)
17.請根據(jù)右圖中王小丫的提示回答,她所說的歷史人物是
A.扁鵲
B.屈原
C.孔子
D.老子
18.李清照曾這樣贊美項羽“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毕铝惺录椨鹩嘘P的是①大澤鄉(xiāng)起義②巨鹿之戰(zhàn)③楚漢戰(zhàn)爭④建立張楚政權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19.人們?yōu)榱苏f明一個深奧的道理,常用講故事的方式。仔細回憶一下“塞翁失馬”這一成語故事,想一想,它最能體現(xiàn)下列哪一學派的思想主張
A.儒家B.道家
C.墨家D.法家
20.下面四幅圖片,分別是中國古代典籍的封面,如果你要查閱有關法家的主張,你應該查閱的書籍是
論
語
道
德
經(jīng)
韓
非
子
孫
子
兵
法
A
B
C
D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第21小題16分,第22小題12分,第23小題10分,第24小題22分,共60分。要求:緊扣題意,條理清楚,邏輯嚴謹,書寫規(guī)范,否則扣分。
2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6分)
材料一《左傳》中記載:“昔武王克商……其兄弟之國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國者四十人?!薄盾髯印と逍А氛f:“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
材料二“秦王掃六合(掃六合:指統(tǒng)一中國),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p>
——李白
請回答:
(1)根據(jù)材料一回答,西周實行怎樣的政治制度?(2分)哪些人有可能被分封為諸侯?(2分)這一制度起到了怎樣的作用?(6分)
(2)材料二中所說的“諸侯盡西來”發(fā)生在哪一年?(2分)根據(jù)秦朝在地方上推行的制度來判斷,“秦王”有沒有再分封諸侯?(2分)
(3)分封制和秦朝實行的制度雖然不同,但在當時都起到了鞏固統(tǒng)一的作用,從中你得到了怎樣的認識?(2分)
22.文化教育對于治國安邦有很大的作用。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2分)
(1)秦始皇完成了國家的統(tǒng)一,但他建立的秦朝卻僅僅維持了15年的時間就滅亡了。他采取的哪項措施嚴重破壞我國的文化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2分)
(2)漢武帝統(tǒng)治時期,西漢達到了鼎盛時期。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推動了我國文化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6分)
(3)你認為我們應該采取哪些措施發(fā)展文化教育事業(yè)?(4分)
23.“全世界都在學中國話,孔夫子的話越來越國際化,全世界都在講中國話,我們說的話讓世界都認真聽話。”一曲明快的《中國話》,表達出人們對祖國的美好祝愿。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0分)
(1)歌詞中提到的“孔夫子”生活在什么時期?(2分)他的主要貢獻有哪些?(4分)
(2)和孔夫子生活在同一時代的道家創(chuàng)始人是誰?(2分)他的主要思想主張是什么?(2分)
24.政治制度有一定的連續(xù)性,開明的政治制度對鞏固國家的統(tǒng)治、穩(wěn)定社會秩序有很大的作用。請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22分)
(1)商鞅變法的主要內(nèi)容有:(8分)
①國家承認,。
②,生產(chǎn)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③按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的特權。
④回答完上述問題后,你認為商鞅變法起到了怎樣的作用?(6分)
(2)秦統(tǒng)一六國后,在制度方面進行了創(chuàng)新,建立起中央集權制度。秦始皇在中央設立哪三個主要官職?(3分)他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2分)
(3)通過對商鞅變法的學習,你得到了哪些認識?(3分)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A2.B3.D4.B5.A6.C7.A8.D9.A10.D11.A12.C13.B14.A15.A16.D17.A18.C19.B20.C
二、非選擇題
21.(1)分封制。(2分)周天子的親屬、功臣。(2分)開發(fā)了邊遠地區(qū),(2分)加強了統(tǒng)治,(2分)成為一個強盛的國家。(2分)
(2)公元前221年。(2分)沒有。(2分)
(3)國家制定政治制度,要根據(jù)實際情況,要不斷地進行創(chuàng)新。(本題為開放性題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分)
22.(1)焚書坑儒。(2分)
(2)接受“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2分)大力發(fā)展儒學教育,(2分)在長安興辦太學。(2分)
(3)尊師重教,樹立科教興國的戰(zhàn)略,把教育放在優(yōu)先發(fā)展的戰(zhàn)略地位。(本題為開放性題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4分)
23.(1)春秋時期。(2分)提出“仁”的學說;創(chuàng)辦私學,提出許多新的教育主張。(4分)
(2)老子。(2分)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2分)
24.①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4分)②獎勵耕戰(zhàn)。(2分)③舊貴族。(2分)
④秦國的經(jīng)濟得到發(fā)展,(2分)軍隊戰(zhàn)斗力不斷加強,(2分)發(fā)展成為戰(zhàn)國后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2分)
(2)丞相、(1分)太尉、(1分)御史大夫。(1分)郡縣制。(2分)
(3)改革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改革應做好思想動員;改革必然會遭到舊勢力的反對,要敢于同舊勢力作斗爭等。(本題為開放性題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