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的下法教程如下:
一.認(rèn)識棋盤和棋子
棋盤
棋子活動的場所,叫做棋盤,在長方形的平面上,繪有九條平行的豎線和十條平行的橫線相交組成。
共九十個交叉點,棋子就擺在這些交叉點上。中間第五、第六兩橫線之間未畫豎線的空白地帶,稱為河界,整個棋盤就以河界分為相等的兩部分;兩方將帥坐鎮(zhèn)、畫有米字方格的地方,叫做九宮。
棋子
象棋的棋子共三十二個,分為紅黑兩組,各十六個,由對弈雙方各執(zhí)一組,每組兵種是一樣的,各分為七種:
紅方:帥(1)、仕(2)、相(2)、車(2)、馬(2)、炮(2)、兵(5)
黑方:將(1)、士(2)、象(2)、車(2)、馬(2)、炮(2)、卒(5)
二.走棋和吃子
對局時由執(zhí)紅棋的一方先走,雙方輪流各走一著,直至分出勝、負(fù)、和,對局即終了。輪到走棋的一方,將某個棋子從一個交叉點走到另一個交叉點,或者吃掉對方的棋子而占領(lǐng)其交叉點,都算走一著。雙方各走一著,稱為一個回合。
1、帥(將):帥和將是棋中的首腦,是雙方竭力爭奪的目標(biāo)。它只能在九宮”之內(nèi)活動,可上可下,可左可右,每次走動只能按豎線或橫線走動一格。帥與將不能在同一直線上直接對面,否則走方判負(fù)。
2、仕(士):仕(士)是帥(將)的貼身保鏢,它也只能在九宮內(nèi)走動。它的行棋路徑只能是九宮內(nèi)的斜線。
3、相(象):相(象)的主要作用是防守,保護(hù)自己的帥(將)。它的走法是每次循對角線走兩格,俗稱象走田。相(象)的活動范圍限于河界以內(nèi)的本方陣地,不能過河,且如果它走的田字中央有一個棋子,就不能走,俗稱塞象眼。
4、炮:炮在不吃子的時候,走動與車完全相同。
5、馬:馬走動的方法是一直一斜,即先橫著或直著走一格,然后再斜著走一個對角線,俗稱馬走日”。
6、兵(卒)·兵(卒)在未過河前,只能向前一步步走,過河以后,除不能后退外,允許左右移動
但也只能一次一步。
三、吃子
任何棋子走動時,如果目標(biāo)位置上有對方的棋子,就可以把對方的棋子拿出棋盤,再換上自己的棋子(即吃子)。
只有炮的吃子方式與其他子不同:炮與被吃子之間必須隔一個棋子,進(jìn)行跳吃,俗稱架炮或炮打隔子。
四、將軍、應(yīng)將、將死、困斃
一方的棋子攻擊對方的帥(將),并在下一著要把它吃掉,稱為將軍,或簡稱將。被將軍的一方必須立即應(yīng)將,即用自衛(wèi)的著法去化解被將的狀態(tài)。
如果被將軍而無法應(yīng)將,就算被將死。輪到走棋的一方,帥(將)雖沒被對方軍,卻被禁在一個位置上無路可走,同時己方其它棋子也都不能走動,就算被困斃。
五、勝、負(fù)、和
對局時一方出現(xiàn)下列情況之一,為輸棋(負(fù)),對方取勝:
1、帥(將)被對方將死,即被對方將軍卻無法應(yīng)將;
2、被困斃,即雖未被對方將軍,本方卻已無棋可走動:
3、自己宣布認(rèn)輸;
4、一方長將不變,長將一方算輸。